屠呦呦团队成员廖福龙:青蒿素研究推动中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

时间:2019-06-24 16:06

核心提示

屠呦呦团队成员廖福龙:青蒿素研究推动中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 2019年06月20日09:00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在世界各疟疾疫区的有效应用,推动中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使得中国医药得到更多认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19日在广西河池...

屠呦呦团队成员廖福龙:青蒿素研究推动中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

2019年06月20日09: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在世界各疟疾疫区的有效应用,推动中国传统医药走向世界,使得中国医药得到更多认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19日在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表示。

6月17日至19日,由《北欧时报》主办的首届中瑞(伏犀山)乡村文学音乐和健康论坛在罗城举办。廖福龙参会并与来自北欧和中国的参会代表分享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助推中医药“走出去”。

上世纪90年代,廖福龙开始配合屠呦呦探索青蒿素对于心血管等方面的可能影响,从此与青蒿素“结缘”。廖福龙称,每年世界上有30至40亿的人有可能患疟疾,2015年,他曾陪同屠呦呦到瑞典领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让他终身难忘。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廖福龙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促进中医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医药在国际上也彰显更大的影响力。给廖福龙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近年来中国政府管理部门对中医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世界各地医药学者也逐步对中医药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认同。

中国中医科学院近期透露,由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这或将成为中医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成果。

据廖福龙介绍,《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题为“传统医药的典范——中医药”的章节已完成定稿,分为“什么是传统医药”“青蒿素等中药发现史、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和“传统医药应便廉可及”四大部分,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再版。其表示,选取青蒿素等已纳入西方药典并源于中医药的有效成分为代表例子,会更容易让国际医学界认同中医药。

在廖福龙看来,长期以来西方医学界认为中医药是古老的经验医学,虽然在历史上有用,但却很不科学。在屠哟哟获奖后,外界对中医药的看法有了新的认识。也是在此背景下,作为西医权威的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才考虑收录“传统医药的典范—中医药”这一章节。

廖福龙十分乐见中医药“走出去”,认为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代表,中医药历史悠久,拥有完整的医学体系,在中国既有丰富临床经验,也有越来越多的科学诠释。他希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服务于世界民众,让更多民众受益并分享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过去20年间,青蒿素联合疗法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据世卫组织统计,青蒿素已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每年治疗患者上亿人。屠呦呦及其团队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谈及共事数十年的屠呦呦,廖福龙称,她是一个认真、执着、务实的科学研究者。廖福龙表示,屠呦呦一辈子坚持青蒿素研究,并落到实处。在屠呦呦的感召下,77岁的廖福龙也仍然坚守在青蒿素研究阵线。他希望团队能够进一步揭示青蒿素的奥秘,为人类健康作出新贡献。(作者 林馨)

(责编:翟悦(实习生)、杨迪)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推荐阅读

营养早餐"三要三不要" 辰时吃早餐养胃气   营养早餐是健康生活的开始,但有多少人能做到?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早餐品种不超过两类,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吃早餐。一份营养早餐到底长啥样?【详细】

腹部赘肉太顽固?那你应该试试这些动作   近年来,中国人不仅肥胖人数升得快,而且多以向心型肥胖(梨型身材)为主,不少人年纪轻轻就挺起了大肚腩,想要减掉他们却还不易,这些赘肉也将增加脂肪肝、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风险。腹部赘肉是怎么引起的?如何来减肉?【详细】

人每天需要四个拥抱 心理滋养是最好的养生   拥抱是人类在子宫内的第一感觉,即使1.5厘米的胚胎都能感受到。然而伴随着成长,我们却在逐渐丧失这项“本能”。尤其是步入社会后,快节奏、压力大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推越远。即便是最亲密的家人、爱人之间,似乎也无暇拥抱,遗忘了我们最初的温暖记忆。你有多久没跟家人、孩子、爱人拥抱过了?【详细】

人到中年七个退化 坚持五种训练益寿延年!   人到中年,身体机能也会发生退化,各种慢病也会接踵而来,怎么办?【详细】

夏季养生重养心,常按6穴位除烦消积   五月夏季开始,阳光越来越旺,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于内,夏季该如何保护自己,避免暑邪侵袭,让自己舒适地度过这个夏天呢?【详细】


相关新闻

与病毒赛跑,科研不能减速

新进展!屠呦呦团队提出青蒿素抗药性应对方案

“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

青蒿素概念股“闻风起舞” 昆药等提示投资风险

安医大一附院参与青蒿素研究临床实验

屠呦呦团队“放大招”:为什么说这是“历史性突破”?

屠呦呦: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与生理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屠呦呦:青蒿素是中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精彩图集

初夏要严防心脑血管病!

生命在于运动

心肺耐力强,女性心脏好

太阳镜最好两年一换

闭目养神 养生妙方!

饭后散步有助养生

服药,别忘这几个原则

年轻时心情差,老了爱忘事

抗癌生活做好五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