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上市首日跌7.62% 继Lyft后华尔街不看好Uber

时间:2019-05-13 09:13

核心提示

[摘要]资本市场对Lyft并不看好,主要原因来自激烈的竞争环境、盈利问题以及过高的估值。据知情人士透露,Uber不想重蹈Lyft上市的覆辙,希望股价能够在上市后有所上涨,并且能够吸引更多长期价值投资者的参与。腾讯新闻《一线》李思谊纪振宇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Uber于5月10日正式登陆纽交所。Ube...

[摘要]资本市场对Lyft并不看好,主要原因来自激烈的竞争环境、盈利问题以及过高的估值。据知情人士透露,Uber不想重蹈Lyft上市的覆辙,希望股价能够在上市后有所上涨,并且能够吸引更多长期价值投资者的参与。

腾讯新闻《一线》 李思谊 纪振宇

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Uber于5月10日正式登陆纽交所。Uber当晚以41.57美元/股收盘,将市值锁定在760.73亿美元。这或将成为2019年美国资本市场上规模最大一笔融资。

Uber以42美元/股的开盘价破发,低于上市发行价格6.7%。就在前一天,Uber设定的目标价位区间为44-50美元/股,而5月9日确定的上市发行价格为45美元/股处于目标价位区间的下端,显示Uber上市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定价策略。

虽然Uber上市被视为是2019年最热门的科技股,但Uber的上市似乎并不是一个最恰当的时机——无论是Lyft上市并未获得资本青睐的先例,还是“跌跌不休”的整体股市行情,种种因素相伴,带给Uber一个并不理想的股价。

相比打车平台Lyft在资本市场的IPO数据并未达到媒体之前所称的100美元/股。在本周,虽然8位分析师仍然对Lyft评级为持有,但是已经有12名分析师对Lyft持卖出评级。

3月底刚刚在纳斯达克进行IPO的Lyft,以72美元/股的发行 价将估值锁定在240亿美元。但是,在此之后Lyft股价一路下跌,直到当地时间5月10日晚间收51.09美元/股,与IPO首日相比下降了近30%。

资本市场对Lyft并不看好,主要原因来自激烈的竞争环境、盈利问题以及过高的估值。目前,Lyft于5月11日交易关闭时的股价为51.09美元/股。据知情人士透露,Uber不想重蹈Lyft上市的覆辙,希望股价能够在上市后有所上涨,并且能够吸引更多长期价值投资者的参与。

与Lyft对比,Uber似乎存比较优势

Uber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共享出行平台。截至2018年12月31日,该平台上月活跃用户数为9100万,共完成了15亿次出行。Uber目前在全球63个国家700个城市运营业务,平台上每天完成1500万次出行。

相比之下,作为美国第二大共享出行平台的Lyf,2018年的预定量为81亿美元,总乘坐次数超过10亿次。该平台拥有3070万名乘客(包括1860万名活跃用户)和190万名司机。

目前,Uber将自身业务划分为个人出行(Personal Mobility)、Uber外卖(Uber Eats)和Uber货运(Uber Freight)三大类。其中,个人出行业务目前是Uber营收的主要来源,包括传统的共享出行(Ridesharing)以及包括无桩单车、电动滑板车等形式的新出行(New Mobility)等。

Lyft则提供网约车(Ridesharing Marketplace)、自行车与小型摩托车(Bikes and Scooters)、公共交通(Public Transit)和无人驾驶汽车(Autonomous Vehicles)四类。

在过去的一年,Uber营收虽有放缓。2018年,Uber的营收达到113亿美元,与2017年相比同比增长42%,但2017年营收同比增速将近200%。相比之下,Lyft在2018年的营收为21亿美元,相比2017年增幅达100%。

Lyft在2018年的亏损绝对值不降反增。Uber的净利润从2017年亏损40.33亿美元扭亏为盈为9.97亿美元。虽然这笔盈利大部分来自资产处置收入所得,如果除去所得Uber在2018年亏损18亿美元,亏损减少近一半;相比之下,Lyft的亏损额从2017年的6.88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9.11亿美元。

IPO不是终点 Uber发展道阻且长

在庆祝IPO成功的前几日,位于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洛杉矶与旧金山等大都市的Uber司机,正在进行一项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这些司机们罢工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满足于当前的收入,称Uber为了IPO大幅压榨基层司机的收入与待遇。

根据记载,此次Uber司机的罢工行为,主要由位于洛杉矶的Uber司机联盟发起。2019年起,Uber在美国西海岸开始推行“费率重整”,该措施使得Uber司机们的收入减少了25%以上。

英国罢工司机们提出了每英里基础价增加2英镑的诉求,来自平台的抽成从当前的23%降至15%;此外,Uber必须承认该平台司机的“受雇”身份,并提供基本工资、休假与相关福利。

此外,2017年遭遇的一系列丑闻,目前仍在深刻影响着Uber的业务。在野蛮生长的同时,Uber来自于内外部的风波不断,由于 业务对传统出租车行业带来了颠覆,在全球各地不断遭到抗议,2017年,Uber前员工的一封公开博文,更是揭开了这家野心勃勃的初创公司的一系列公司文化问题。

在上市申请文件中,Uber也提及了公司遭遇到的一系列丑闻对业务带来的风险,例如2017年的丑闻造成的一轮在社交平台上广为传播的“删除Uber”的抗议活动,让Uber在短短几天内就损失了数以万计的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