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3 17:00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走进青春洋溢的天津医科大学,问年轻的学子们:“我们学校最触动你的是什么?”“精神,奉献的精神!”学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 点击进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专栏 学生们在生命意义展厅缅怀“无语良师”。仲夏时节,走进青春洋溢的天津医科大学,问年轻的学子们...
内容提要:仲夏时节,走进青春洋溢的天津医科大学,问年轻的学子们:“我们学校最触动你的是什么?”“精神,奉献的精神!”学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
点击进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专栏
仲夏时节,走进青春洋溢的天津医科大学,问年轻的学子们:“我们学校最触动你的是什么?”“精神,奉献的精神!”学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
从老校长临终“四献”到“天医人”30余年志愿服务生动实践……一直以来,天津医科大学党委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坚持为党育人固本,培养担当时代使命、德高医粹、求真至善的医学人才。
一代一代的“天医人”用永不停歇的生命接力诠释着一个“有温度的职业”──医者。
立德树人
代代传承“天医精神”
在天津医科大学,有一个昭示人生真谛、生命意义的特殊展厅──生命意义展厅。医大学子入学第一课和毕业时最后一课,都要来这里与“无语良师”展开一场心灵对话。
“人生是什么?在这里可以有个解答。死有重如泰山,在这里又有了新的含义。”展厅内陈列着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著名医学教育家、内分泌学专家朱宪彝教授捐献遗体的部分脏器标本,还有很多遗体捐献者在生命最后时刻亲笔书写的遗嘱。
“献出自己的遗体、献出自己的住宅、献出自己的全部藏书和全部存款……朱校长的临终‘四献’为天医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陆于宏,19年义务讲解,切身体悟到“天医精神”在这里的传承。
“朱校长是在抗美援朝期间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双捐角膜和遗体的眼视光学院副院长姚进副教授在生命最后时刻交了一笔2000元的党费……”他们是共产党员,也是奉献精神的传承者。
在校党委的引领下,如今的生命意义展厅不仅是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融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等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志愿服务 30多年坚持不辍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坚持党建引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校党委第一时间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276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
“党有召唤,人民有需要,我们义无反顾!”160人迅速组建重症救治医疗队,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毅担任临时党总支副书记、副领队,奔赴武汉战“疫”。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志愿者,而且一干就是22年。
1990年成立的天津医科大学青年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30余年,王毅是其中一员。“为有需要的群众送去健康”──王毅和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天津市以及周边地区。
在全市率先发起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血入库活动,天津每8名捐献者中就有1名天医志愿者。大家的“爱心接力”迄今已成功挽救来自广东、安徽、江苏、黑龙江等地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捐献角膜志愿服务队”向全社会发出“捐献角膜,奉献光明”倡议活动,首批40余名学生已经天津市公证处公证成为正式注册的角膜捐献志愿者。
……
志愿者们的爱心也洒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健康光明行”志愿服务23年,“津藏瞳心光明行”累计为近50所西藏地区学校2.5万名学生筛查眼病。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连续5年选派专家支援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用青春助力‘健康中国’!”天津医科大学团委书记林怡告诉记者,目前,医大学生和6所大学医院青年医务人员全员注册了“中国志愿者”。(记者 张清 摄影 孙立伟)
2024 中国 — 东盟数字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2024-08-29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筑梦青春乡村振兴服务团2024年暑期“三下乡”文化艺术
2024-07-11拥抱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洛
2024-05-23高中生走技术路线,学什么专业好?往汽车新能源方向发展怎么样?
2024-05-13中考焦虑退!退!退!成绩不理想,如何在择校黄金期快速选择适合自己发
2024-05-13【答疑解惑】马上就要中考了,孩子成绩还是很差,不想学习怎么办?读职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