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林委员:加强脱贫地区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提升农业运营能力

时间:2021-03-09 12:51

核心提示

李学林委员:加强脱贫地区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提升农业运营能力 2021年03月09日08:17|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李学林委员:加强脱贫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提升农业运营能力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

李学林委员:加强脱贫地区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提升农业运营能力

2021年03月09日08:17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李学林委员:加强脱贫地区数字乡村建设 助力提升农业运营能力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阶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将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今年‘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等重点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学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学林指出,从当下及长远来看,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一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幅员辽阔,乡村发展受信息闭塞、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较大。数字乡村发展将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乡村产业巩固和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撑和条件。二是为乡村产振兴提供新平台。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当前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智慧农场入大众视野,电商也成为各地农户破解生鲜农产品“卖难”的重要方式。三是提高农业产业能效。数字经济推动涉农产业系统重组,优化城乡与区域要素流动和配置,促进生产效率提高,让农民富起来。

李学林表示,新型电商平台成为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的主要动力之一。从销售端的数字化,推动流通端和供应端的数字化,并进一步探索新型种植模式。他举例说,近年来云南的农特产品,借助新电商平台拼多多迅速“拼”出了小路。2017年,云南人参果在该平台热销,成为“网红水果”。线上的火爆销售,提高了云南人参果的知名度,带动人参果线下市场的销售。

昆明市农科院生物所所长张丽芳介绍说,线上和线下采购需求同时涌现后,人参果的价格一路上涨,带动当地种植户收入增加10倍。2019年,由于市场供不应求,连尚未成熟的生果都被客商抢购一空。3年间,人参果主产区云南石林县的种植面积从1万亩上升到10万亩。当地涌现出育苗基地、交易市场、农产品包袋厂等新产业。据张丽芳统计,石林县周边地区,近两年有近万农户依靠种植人参果致富。

互联网推动的农产品上行新模式,带动农村地区三产融合,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诞生了一批小、快、灵的“村级”封装、仓储空间,使得乡村地区常驻人口中包括老人、妇女在内的非技能型人口,可以通过多样性的工作方式,获得更多收入。在云南石林县,当地熟练的包装工人,月收入超过了一万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脱贫地区还需要进一步补齐数字化建设的短板。李学林指出,尚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沿海发达省市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行业间、行业内应用不充分问题突出,脱贫地区总体落后。二是投入差异较大,体现在投入总量、投入主体、投入渠道等区域差异大,脱贫地区投入量和主体少、渠道单一。三是贫困地区建设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建设、信息交互等各要素不畅通,运营能力水平低下。特别是发达地区出现“虹吸效应”,其凭借成熟物流体系及供应链能力,吸引周边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及涉农产业服务外流。

为此,李学林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和平台建设。建设国家省州市县五级“数字乡村”信息平台、信息网络中心,建立数据库和开发相关应用系统,形成一张动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重点解决农产品产销信息对称衔接。

二、加快农村信息及农产品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千兆光网、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同时,加大对农产品“最初一公里”的物流、产地仓建设补贴力度,鼓励乡村的农产品加工、电商等多元产业发展,将人才留在本地、将利益留在本地。

三、发展智慧农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搭建涉农电商平台、高校科研机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产销研”平台,推动更多先进技术在田间地头落地应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卖得好、种得好”。

四、强化数字经济产业下沉。加强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动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农业电商等普惠数字服务下沉田间地头。在“一部手机游云南”基础上,开发“三农通”手机服务平台,农民可通过一部手机知晓最新农业政策,学习种养殖技能。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推动闲置农机共享、农机服务订单化等,实现农村资源更高效配置。

五、支持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云南作为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省份,加大支持和倾斜力度。积极探索云南多民族欠发达集中脱贫攻坚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充分运用我国农产品电商高速发展的势能,推动涉农新型产业规模化发展。

“近年来,新型电商平台在云南等地加大对贫困地区合作社带头人、新农人的支持和培养力度,增强合作社对农业科技运用能力,使合作社成为小农户与大市场间的枢纽。”李学林建议出台相关具体措施,鼓励推动新型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业科技力量持续紧密合作,孵化更多新型、专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推动发展出一定数量的跨区域大型合作社。这将在的农产品、农业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关键的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在“最初一公里”农业生产组织形态的优化更新,逐步探索解决农村人才培养、农产品规模上行等关键问题。(记者 马爱平)

(责编:赵竹青、初梓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刘绍勇委员:建议研究制定民航业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方案  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 受访者供图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东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介绍,今年提交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个是建议在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尽快研究制定中国民航业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方案;另一个是国产民机正进入规模化商业运营时代,把国产民机运营好意义重大,建议全力支持国产民机运营。… 蔡继明代表:我国城市化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人民网北京3月9日电 (记者乔雪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关新闻

安徽全面部署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七部门联合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数字云南展示中心打造数字经济“靓丽名片”

七部门印发意见部署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农业农村部部署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行动

农业农村部:确保农业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

251个省数字经济重点建设项目公布 总投资5878亿元

农业农村数据采集体系将于2025年建成

高质量推动人才优势 助力经济发展

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贵州5集体16人上榜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