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载“送达”有独门“秘籍” “最难送的,请交给军慧!”

时间:2020-11-02 00:29

核心提示

内容提要:说起法律文书送达,这可是一个苦活儿、累活儿,可她从没有叫苦喊累,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同事,脸上永远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更神奇的是,不论什么样的送达难题,到张军慧这总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天津北方网讯:“最难送的,请交给军慧!”这句话几乎成了西青区人民法院的“流行语”。今年48岁的张军...

内容提要:说起法律文书送达,这可是一个苦活儿、累活儿,可她从没有叫苦喊累,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同事,脸上永远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更神奇的是,不论什么样的送达难题,到张军慧这总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天津北方网讯:“最难送的,请交给军慧!”这句话几乎成了西青区人民法院的“流行语”。今年48岁的张军慧从进入法院那天开始,就从事立案送达、信访接待工作,这一干就是二十三个年头。说起法律文书送达,这可是一个苦活儿、累活儿,可她从没有叫苦喊累,无论是对当事人还是对同事,脸上永远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更神奇的是,不论什么样的送达难题,到张军慧这总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送达不“跑道” 调证挺神奇

今年3月,西青法院有一个案子需要到宝坻区的某派出所调取材料,但当时正值疫情严峻时期,进出宝坻并非易事,可如果没有这个证据,又影响案件的审理进度。此时,张军慧站了出来:“这个调证工作交给我吧”。这次她拿到调证材料,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出发,而是先联系上派出所的民警,讲明法庭调证需求,请求能够“特”事“特”办。最终,在双方的沟通下,法庭将调证函、工作证通过网上传输给派出所,派出所经过验证后,将调证查询结果反馈给了法庭。当天下午,当张军慧把调取的证据结果打印好,交到主审法官手中时,法官吃惊地说:“姐,我正犯愁怎么去宝坻了,您不出屋就把材料调来了。”

一句暖心话 敲开紧闭家门

今年4月,法庭收到一起案件,当事人朱某和杨某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几年来,两家人发生多起矛盾,打过几次官司。这次因为朱某擅自拆改了自来水截门,导致居住在楼上的杨某家断了水,杨某找到朱某理论,朱某置之不理,杨遂向法院起诉。先前书记员多次上门送达,但朱某就是拒不开门收件。

张军慧送达之前做足了“功课”,她把朱某之前的案件都详细了解了一遍,这才动身来到朱某家。果不其然,朱某一开门看到穿着法院制服的张军慧,“咣当”一声就把门摔上了。张军慧却不急也不恼,隔了几分钟,再次敲门,连敲了几次,朱某才又把门打开了,但情绪十分激动。张军慧却说道:“大爷,我是西青法院张军慧,您跟楼上之间的事儿我也了解一些,知道您也有很多委屈,我这次就是专门来您家,看看设施被损害的状况,了解清楚前因后果,回去跟主审法官反馈。”朱某这才肯让张军慧进屋。随后,张军慧与他耐心沟通,为他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朱某的心态慢慢平和下来,在详细诉说了自己上一个案子中的委屈后,收下了这次的诉讼材料。

主动“揽活儿” 识破“假身份”

前不久的一天,同事正在向一脸急切的当事人杨某某反馈送达情况:“我们把你的起诉状向你提供的被告地址进行了送达,但是查无此人,我们又去派出所,但你提供的被告身份证号是假的。”杨某某是正起诉包工头索要工钱的农民工,一听这话傻了眼:“身份证上的照片就是他,名字也是他,怎么号就不对了呢,我只有这个身份复印件,难道只能看着他欠我们的10万多工钱要打水漂吗?”

旁边的张军慧看到这一幕,跟杨某某说,“我再帮你想想办法,咱们现在再去一趟派出所。”说完当即领着杨某某赶往派出所。身份证号不对,那就再查查姓名,一查系统中查出了几百个同名同姓的人。经验丰富的张军慧想了一个主意,请民警按照几个可能的居住地排查,进一步缩小范围,再逐一调出来照片进行识别比对。“就是他!”杨某某指着一张照片说道。终于那个给他假身份证号的包工头被查到了。

不管多难的送达、调证,张军慧都能想办法解决,大家都以为她有独门秘籍。她却总是笑笑说,要说有秘籍,那就是细心、用心和尽心,送达跟办案一样,既要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也要对当事人有足够的耐心,用温情帮助他们缓和情绪、化解矛盾。(今晚报记者 李倩 通讯员 钱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