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5 02:51
2020年三月起,因为疫情,安徽省基础教育平台推送了系列网课,在最近几次的物理组教研时,我们每次教研都会一起观摩学习一节,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次我们收看的是安徽淮南市第一中学李海波老师的一节高一物理课——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万有引力...
2020年三月起,因为疫情,安徽省基础教育平台推送了系列网课,在最近几次的物理组教研时,我们每次教研都会一起观摩学习一节,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次我们收看的是安徽淮南市第一中学李海波老师的一节高一物理课——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这节网课引发大家的积极讨论: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否只关注到了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
李老师三十分钟的网课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从“行星为什么不离开太阳”“月亮为什么不离开地球”“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三个问题出发,由牛顿的猜想引入新课——三种情况下受到的都是具有相同性质的力,遵循相同的规律,进而引导学生猜想:这一伟大规律是如何被验证的呢?
接下来李老师用数据计算,向学生们展示了如何在草稿纸上完成“月-地检验”!大胆的猜想,加上严格的逻辑证明和运算,这样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敬畏和学习!
李老师在讲解行星间作用力规律向任意两物体间作用力规律进行推广的过程中,穿插了“思考→猜想→检验→推广→结论”这一系列牛顿在得出万有引力定律时经历的步骤,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
紧接着,李老师又很严谨地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单位、注意事项、适用范围等进行了说明,并重点说了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这又是李老师本节课中的一个亮点。只有让学生知道物理学科的发展总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正面影响,才能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来认识学好物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到此我们已经成功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但公式中引力常量G还没有测出,那整个公式就还不具有实际意义!随着李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似乎都在不禁紧张起来。终于,谜底揭开了,李老师用一则短片向大家介绍了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利用扭秤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的过程。而这个实验也被誉为史上最美丽的十大物理实验之一。并且,李老师还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我们国家在万有引力常量G的测量上取得的卓越成果,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最后,李老师又对课本上的习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处理,回归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对本节课的总结中,李老师再次强调了本节课所体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大胆猜想、严格推算、从特殊到一般、微小量放大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这节课高度体现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课堂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有效渗透,总体归纳如下:
1、教师教学基本功强。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教学内容完整,节奏控制适度,30分钟课,处处引人入胜,听课的学生定会全神贯注。
2、关注情感教育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老师不只是让课堂教学服务于“应试”这一目标,而是真正把课堂教学提高到了“教育人、培养人”这一高度。观课的老师多数表示在以往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公式分析、习题讲解上,淡化了对情感教育和科学思想的渗透。而像李老师这样处理,不仅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也能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本节课的设计中,看得出李老师平时就一直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学中的重大发现与突破,都会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推动现代技术的发展,极大改善人类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3、台阶设置合理,层层递进。本节课的理论推导层层递进,为学生设置了合理的台阶,让学生信服。课程设置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有效地降低了难度,胜于课本中“做一做”的设计,实现了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突破。
4、“习题指导”针对性强。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对学生正确使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题有着极大的帮助。
5、给老师们教学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总之,李老师的这节课,很好地将一部分学生从学习物理只是套公式解题应对考试的深渊中,拉回到为了培养科学能力,以期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了。
(来源:合肥皖智中学)
2024 中国 — 东盟数字教育与健康促进学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2024-08-29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筑梦青春乡村振兴服务团2024年暑期“三下乡”文化艺术
2024-07-11拥抱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变革 人工智能赋能中小学教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洛
2024-05-23高中生走技术路线,学什么专业好?往汽车新能源方向发展怎么样?
2024-05-13中考焦虑退!退!退!成绩不理想,如何在择校黄金期快速选择适合自己发
2024-05-13【答疑解惑】马上就要中考了,孩子成绩还是很差,不想学习怎么办?读职
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