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时间:2020-06-02 22:43

核心提示

2020全国两会   天津北方网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

2020全国两会

  天津北方网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与发展是硬道理有机统一,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追求的是经济的科学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其实在追求这些的时候,也会间接推进国内生产总值降幅尽可能减少,但着眼点着力点不能放在GDP增速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深刻把握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既不能搞“GDP崇拜”,也不可患“GDP恐惧症”,实事求是“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要求是“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强调“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他赞许一些国家的高速发展时期、高速发展阶段,希望我国“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核心要求是追求有效益的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蕴含“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全球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都在发生深刻转变,这就要求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但高质量发展不是不讲速度,发展是硬道理并非排除效益好的高速增长,我们要努力追求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稳定提升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就指出:“正确看待经济增长速度,对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对做好各方面工作影响很大。我国发展必须保持一定速度,不然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应当认识到,拒绝“做不到”“受不了”的高速增长是担当,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追求“做得到”“受得了”的高速增长也是担当。

  疫情防控常态化中要科学把握“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还应看到,一些西方国家违背国际公义,将疫情“政治化”,不断“甩锅”、发难我国,对合作抗疫进行搅局,这不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对全球合作抗疫、共谋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我国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在这种情势下,我们要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科学把握“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把以人民为中心与

  发展是硬道理有机统一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为完成目标任务带来了挑战,但是党中央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如果我们硬性定一个(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那着眼点就会变成强刺激、抓增长率了,这样不符合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我们一直在讲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以贯之的要求,不提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是避免着眼点着力点放在GDP增速上,从而为实现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留下更为广阔的空间,而绝非不要经济增长速度。我们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与发展是硬道理有机统一,在抓好“六稳”“六保”的基础上,实事求是追求应有的增长速度。

  一要始终突出“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是为了人民的生命负责,那么什么代价、什么后果都要担当”,党中央果断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抗疫斗争中得到升华,也必须体现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行动中。必须牢记初心使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二要深刻认识“常态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是党中央对形势发展的重要判断,如何在新条件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考题。为此,既要“常态化”下抓防控,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机制常态化、长效化,严防严控,筑牢防线,但思维、方法不能停留在“应急状态”,以致“用力过猛”,制约复产复工、贻误发展时机;更要“常态化”下谋发展,顺应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既统筹推进又突出重点,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发展,按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的“快进键”,把时间抢回来,把进度赶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如果说高质量发展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时代要求,那么实现效益好的快速增长是疫情防控常态下坚持“硬道理”的必然选择。

  三要辩证对待“稳与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稳与进对立统一,既彼此制约,又相互促进。稳是进的前提,进是稳的目标,稳中求进重在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坚持稳中求进,“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就要唱响“春天的故事”,铭记邓小平同志的嘱托:“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敢于追求合理的高速增长。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实现“进中求好”。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充分认识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不片面追求GDP,追求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要化危为机、困中求变,聚焦新基建、新网络、新业态、新技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能;要保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与发展双赢,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四要科学把握“中高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体现我们与时俱进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表明我党对“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一以贯之。新时代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中高速增长。中高速不是追求目的,通过中高速增长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才是归宿;中高速主要是宏观把握,并非一概排除高速增长,它恰恰需要微观搞活,“跳起来摘桃子”,具体到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阶段,应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追求“一定的增长速度”,在重质量、讲效益前提下,能高则高,宜快则快,不搞“一刀切”。无论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我们都需要科学把握“中高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追求合理的高速增长。

  (作者为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西上饶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