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勤在“事上磨”,才能“立得住”

时间:2020-12-20 09:52

核心提示

内容提要:《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和弟子的一段对话。弟子问:“正常情况下,往往能保持良好状态,为人处世合乎规范、井井有条,可一旦面对突发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怎么办呢?”王阳明给出方法:“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天津北方网讯:《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和弟子的一段对话。...

内容提要:《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和弟子的一段对话。弟子问:“正常情况下,往往能保持良好状态,为人处世合乎规范、井井有条,可一旦面对突发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怎么办呢?”王阳明给出方法:“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天津北方网讯:《传习录》记载了明代大儒王阳明和弟子的一段对话。弟子问:“正常情况下,往往能保持良好状态,为人处世合乎规范、井井有条,可一旦面对突发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手足无措,怎么办呢?”王阳明给出方法:“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难就难在无法提前预测,没有规律和经验可循,然而,不确定性越大,越是考验能力和定力。想要得到提升,就得勤在“事上磨”,尤其要在大事、急事、难事上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知易行难,说和做之间,犹如隔着一座大山,需要我们去攀登、去实践。好刀,一定是磨出来的锋利。困难越大、挑战越多,越能磨砺品质、考验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后练就的本领就越强。大学毕业生选择边远地区、扎根基层,条件虽然艰苦,但能积累起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但挨家挨户做好工作、想方设法发展产业,就能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定力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需要日日行、常常做。

  如果平日里缺少“事上磨”的历练,关键时刻就没有“立得住”的本领。懂得这个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始终如一地付诸实践。一个“磨”字,道出了成长的路径,既需要执著勇敢地爬坡过坎,又需要以咬定青山的意志久久为功。我们常说“厚积薄发”,如果说“事上磨”是“厚积”,那么“事上见”就是“薄发”。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识变、应变、求变中,最能见担当、见能力、见真知。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像高尔基笔下搏击风浪的海燕一样,我们就会在“千磨万击”中“立得住”、飞得远。(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