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说变化:生态治理涵养锦绣津南

时间:2020-12-07 17:41

核心提示

内容提要:“十三五”期间,津南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协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如今,一幅繁花似锦、一碧千里的美丽津南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天津北方网讯:&l...

内容提要:“十三五”期间,津南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协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如今,一幅繁花似锦、一碧千里的美丽津南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天津北方网讯:“十三五”期间,津南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协调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如今,一幅繁花似锦、一碧千里的美丽津南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站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的节点上回望,津南区生态文明建设最显著的成果当属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作为全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主战场”,三年来,津南区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近25亿元,造林绿化5.69万亩。走在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优美的景色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这里骑行、拍照打卡。

董斌是一名骑行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之前,他想要骑车都只能在车流不息的马路上骑,总觉得很危险。“自从有了绿色生态屏障之后,我就一直在这里骑,这里车少安全,而且环境好,空气也比较新鲜,每次我在这里骑,心情都特别愉悦。”董斌兴奋地说。

除了与城镇建设发展息息相关的“大绿”,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来说,增加身边的“小绿”也同样重要。“十三五”期间,津南区大力提升园林绿化品质,建立园林绿地网格化管理机制,完善绿化管理台账,园林绿化管理更加精细化、标准化,全区整体绿化面貌不断提高。截至目前,津南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6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38平方米。走出家门就是绿地,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公园已经成为了津南百姓的生活日常。

家住葛沽镇的刘传勇对此深有体会,今年葛沽镇新建成的曲苑花溪公园距离他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白天带上孩子到公园里的游乐设施玩耍,晚上再和家人朋友一起欣赏公园里精彩的的灯光秀,他的生活因此增色不少。他告诉记者,“白天我没事就上这来溜达,这里面环境、景观都特别好。夏天晚上,镇上还不时举办一些晚会或者放映露天电影院,邀请我们过来看。大家都觉得很不错,给我们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地方。”

在大力推进城市绿色面积不断提升的同时,津南区还在提高绿色“浓度”上狠下功夫。2018年以来,津南区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对全区范围内44个工业园区(集聚区)进行整合和取缔,鼓励全区重点工业企业实行低排放改造,逐步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同时,津南区还对2016年以来排查出的2299家“散乱污”企业进行关停取缔,并制定 “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严防死守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2019年,全区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累计减排59.2%,位于全市首位。

此外,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津南区投资6亿元,建成总长度20公里的津南污水干管工程,实现了咸水沽镇、北闸口镇、小站镇污水管网和津沽污水处理厂的连通,有效解决了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造成的直排问题。同时,津南区还继续加强水环境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管理,封堵区级河道未达标排放口门和明渠近70处,落实“污水零直排”。蓝天碧水不仅让城市风景更加靓丽,也切实增强了津南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津南的环境是越来越好了,我有时候出来跑步,看见天空蓝得像油画一样,忍不住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好多人都为津南的蓝天白云点赞。美好的环境让人的心情都美好了,天天看见这么好的风景,我的心里真的是非常高兴。”咸水沽镇居民李庆莎说。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津南区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2020年1至9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97,PM2.5平均浓度4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6.6%,同比上升10.8%,全市排名第5位。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1.95,全市综合排名达到第5位。未来,津南区将继续紧紧抓住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这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全力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共同描绘津南美丽生态新画卷。(津云新闻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