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市民身边的场地,大宁公园的市民健身长廊成“打卡点”

时间:2020-11-24 06:05

核心提示

内容提要:“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更实在”,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让市民于细微处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记者近日从市体育局了解到,2020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原计划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80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及新建改建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112条市民健身步道、...

内容提要:“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更实在”,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让市民于细微处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记者近日从市体育局了解到,2020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原计划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80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及新建改建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112条市民健身步道、96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及585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超额10%以上完成年度任务。

“看得见、摸得着、能感受、更实在”,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让市民于细微处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记者近日从市体育局了解到,2020年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原计划新建改建100条市民健身步道、新建改建80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及新建改建50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112条市民健身步道、96片市民多功能运动场及585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超额10%以上完成年度任务。

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的宗旨,是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的问题。健身步道、市民球场、健身苑点等,作为市体育局解决“健身去哪儿”难题的重要举措,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近年来在市民满意度调查中一直名列前茅。

今年年初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项目开局非常困难,社区封闭管理无法进行实地勘查。市体育局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提早规划布局,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推进建设。

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解决困难的几点做法:首先,按照项目建设标准,在进不了社区的情况下,提前设计建设模板,多大面积预配哪些健身器材,然后再通过居(村)委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缩短了前期筹备的时间。

其次,根据实事项目完工节点和实际工程进展,市体育局提前预判筹划,指导各区倒排计划,紧抓进度。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简化前期手续的流程办理,压缩办理周期,尽早开工,确保充足的施工周期。

此外,在选址方面,加强体绿结合、体农结合,注重二次利用,在河道沿岸、公园绿地、美丽乡村等因地制宜植入一批市民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健身设施,为群众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此外还会同市住建委、市房管局等单位联合发文,结合老旧住宅区改造加大了更新改造力度。

2020年,市体育局、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印发《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管理办法》,进一步深化城市“体绿结合”,充分拓展公园绿地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工作。10月初,由静安区体育局与大宁集团合作建设大宁公园市民健身长廊正式投入使用,受到市民广泛欢迎和好评,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的热门“打卡地”。该项目总投资240余万元,其中体育局投入约148万元进行步道建设和健身器材更新。大宁集团出资约100万元进行足球场、羽毛球场、儿童设施建设和地面铺设。

大宁公园市民健身长廊占地4536平方米,场地外围环绕有一条长425米的健身步道。安装有健身器材54件,通过不同的地面材质及颜色将场地划分为儿童娱乐及足球训练区、青年不锈钢运动区、综合人群负重力量练习区、四代塑木健身区、羽毛球场区及智能健身驿站区六个主题活动区域,能够满足全年龄段市民多元化健身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