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清岸又绿 乐享新生活──探访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结对帮

时间:2020-09-18 20:05

核心提示

内容提要:秋高气爽,清风拂面。位于宁河区东北部偏远之乡的前于飞村,像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外桃源,横卧在广袤的稻田绿野上。   采访时间:2020年8月27日  采访地点:宁河区苗庄镇前于飞村  采访人物:前于飞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  村容村貌村党支部书记洪连江(左一)到村民家走访  天津北方网讯:秋...

内容提要:秋高气爽,清风拂面。位于宁河区东北部偏远之乡的前于飞村,像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外桃源,横卧在广袤的稻田绿野上。

  采访时间:2020年8月27日

  采访地点:宁河区苗庄镇前于飞村

  采访人物:前于飞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

  村容村貌

村党支部书记洪连江(左一)到村民家走访

  天津北方网讯:秋高气爽,清风拂面。位于宁河区东北部偏远之乡的前于飞村,像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外桃源,横卧在广袤的稻田绿野上。

  村庄不大,一条600多米长的宽阔水泥主路笔直地贯穿东西,路面干净整洁,少人走动。路两侧,白墙红瓦的农家房舍整齐排列,家家门口边道上,海棠树果实累累,树下花草戏蝶。

  “感觉怎么样?我们村挺漂亮吧!别看前于飞村村子不大,只有100多户、300多人口,却是个‘六化六有’全部达标的美丽村庄。”村党支部书记洪连江不无自豪地说,“其实,3年前,我们村还是脏乱差的困难村模样。多亏了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结对帮扶工作组的到来,才让名不见经传的前于飞村旧貌换新颜,百姓乐享幸福新生活。”

  67岁的村民洪云禄土生土长在前于飞村,对村庄的巨变尤为感慨:“前几年,村里到处破破烂烂的,垃圾乱扔,污水外溢。许多村民家里都养几头猪,猪随意排放粪便。村子四周河沟里到处是垃圾、丢弃物,河水被污染得臭气熏天,搞得亲朋都不愿进村来,村里人也不想出门,跟外人从不主动提自己是前于飞村的,觉得脸上无光。”

  “让您看看我们现在的环村河是啥样吧。”洪连江带记者穿过一排农舍,兴冲冲地来到村外河边。但见,河水碧波荡漾,清澈见鱼。河岸上栽种着红果、碧桃、金叶榆和月季等花木。空气中只闻花草芳香,眼前风光俨然一幅优美、舒适的田园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2018年,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驻村工作组组长李景武提出帮助村里进行环境整治。其中,治理环村河道列为重中之重。我们动用了3台挖掘机、10辆农用车,一连干了7天,清除淤泥、垃圾近3万立方米,将原来本不相连的环村河道打通、拓宽,并引来蓟运河的清水,这才有了今天这般美丽模样。”说起变化,洪连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提起这3年帮扶工作组为村里做的好事、实事,洪连江如数家珍:“帮扶组在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的支持下,投资建成了300平方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及文体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路面1300平方米,统一粉刷了村主干路沿街墙壁,安装了太阳能路灯等。”

  去年夏季,改造后的环村河忽然发生大量萍藻,村委会急忙组织打捞却效果不佳,无奈之下求助帮扶组。李景武请来水产专家考察,决定采取生态治理办法,免费提供70000尾草鱼、花白鲢鱼苗,全部投放到环村河道中。这样,既可净化水质,又能养鱼增收。

  “眼下,河里的鱼已长到二三斤重了,等到中秋节上市,至少可得五六万元收入。”洪连江说到增收话题,格外兴致勃勃,“除此之外,全村仅使用太阳能灯这一项,一年就可节省电费万余元,间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补种绿植后,村集体又可连续3年领取绿化补贴。通过帮扶组多措并举,我们村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去年,村民收入达到22680元,今年预计增加到3万元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超过了困难村的脱贫目标。”

  结对帮扶让广大村民增收致富,就连村里因病因残致贫的困难户也相继摆脱了困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村民洪连合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左小腿截肢,儿子因车祸去世后,他还得抚养13岁的孙子洪浩然,家里欠下不少外债。帮扶组得知后,尽全力为洪浩然申请到低保。

  “我也不会说啥,就知道要是没有帮扶组和村集体的帮助,我们老两口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下去了。”每当提到帮扶组的时候,洪连合的老伴儿陈国玲都会热泪盈眶。

  现如今,村民外出挺直了腰杆,充满幸福和自豪。每每提起前于飞村,脸上便露出发自内心的笑颜。洪云禄就为自己晚年能生活在像花园一般美丽的前于飞村而无比骄傲。

  “耕地流转到合作社,每年靠股份分红,收入比种地增加了许多。从地里脱出身来,我还到周边绿化或建筑工地打工,一年能挣一万多元。空闲的时候,我经常和乡亲们到村外河边溜达、聊天。环境好了,心情也舒畅,小日子甭提多美啦!”洪云禄沿河边走边说,不由哼起一段京戏来。(津云新闻编辑孙畅)